暑期到了,放假在家的中小学生同样也可以找寻到锻炼身体的去处。根据北京市体育局列出的学校名单,将有六成符合条件的校园对外开放体育设施。然而,出于安全、经费和人员配备的顾虑,仍有一些学校无法打开对外的大门,尚且无法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。(7月4日《现代教育报》)
暑假有近两个月,学校的体育设施究竟可不可以对外开放?这个问题其实争论已久。今年北京市将有六成符合条件的校园对外开放体育设施,这无疑是个惠民便民之举,也是一次的有益的尝试。
据笔者了解,暑假期间,大部分学校校门紧锁,因为教师都已休假,留校值守的不多,对外开放,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等可能会受到损伤,如果“居民进去后,有的遛狗,有的乱扔垃圾”,破坏了校园环境。这些都会让学校有顾虑。
站在学校的立场来看,暑假开放体育设施确实是个难题。虽然现在学校都有公用经费,但也只能用于维持正常运转,没有节余。如果因为暑假对外开放而导至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费用,以及留校值班教师的加班费用增多,学校可能无力负担。安全也是压在学校心头的一块大石头,要是出现了安全问题,学校更是负责不起。可以说,暑假校门紧闭也是无奈之举。
但学校周边群众往往不这么认为,在他们看来学校也算公共场所,上课期间封闭式管理是出于教学需要,暑假闲置就是资源浪费。如果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馆设施等能对外开放,让附近居民有更方便更舒适的地方可去,跑跑步、跳跳舞、打打球,既能让学校体育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,又能更好的满足大家的锻炼需求。
可以说,双方的理由都站得住脚,这样的僵局要怎样才能打破?笔者觉得,单纯依靠学校,问题很难解决,需要由政府统一规划、协调。可以组织教育、体育、财政、公安和学校所地村委、街道等部门广泛调研、共同协商,根据各校实际拟定一个比较妥当的既能满足群众诉求,又可以保护学校设施与环境的假期对外开放方案。像北京市广渠门中学,跟周边居民拟定健身契约,大家共同遵守,文明合用,就是个不错的办法。
对学校体育设施因假期对外开放而增加的维护、保养、更新费用和管理成本等,也可以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,或由学校和受益群众协商在合理合规可接受的范围内收取。为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意外伤害责任保险,提供安全保障也很重要。只有这样,才能减少学校损失,降低学校的风险,让学校体育设施假期对外开放没有后顾之忧。当然学校也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,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安排教师巡查管理,及时制止并妥善处置故意损害场馆设施、破坏学校环境卫生的行为。
暑假很多大学生回家休假,也可以从他们中招募一些志愿者,让他们参与进来,承担起管理、引导的职责,对他们而言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与锻炼。如果还能加强学校与周边群众的互动,大家相互支持、相互理解、相互信任,将更有利于提高学校假期开放体育场馆与设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 |